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

【毋忘六四】《馬英九六四感言》讀後感



















《馬英九六四感言》讀後感


好一句「若昨是則今非,今是則昨非」,古德明一針見血,道盡我心中對馬英九今年六四感言之反感。

其實,從以下兩事例,就可看到馬總統會發表這篇「大陸當局比過去更注意人權,與過去完全不同」的轉口風感言之必然。

事件之一是,馬英九兩度改期、拖延到最後取消與在5月中旬訪台的學運領袖王丹會面。其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以5月份就職周年以及即將出訪等因素,導致總統行程已滿無法安排作為解釋。而王丹就表示,過去馬總統擔任台北市長,兩人時有會面,但從「馬市長」變成「馬總統」之後,就沒機會再見,馬總統可能有其他考量,他能理解,也不願揣測原因。

其二是,過去十八年裡,馬英九年年都有參加「六四」紀念活動,並多次含淚表示要為平反「六四」而努力,但自一年前當選總統後,他的態度就轉變了,並遭到國人的批評。今年,恰好有出國訪問重任在身,不出席64日的紀念活動理由更為充足,無需費煞躊躇。

以上事例是巧合,還是「做到鬼會迷人」?確是只有天知、地知、馬總統自己知,旁人如何評說也可以被指為沒有事實根據。然而,這篇「若昨是則今非,今是則昨非」的六四感言卻是有目共賭,人所共知,難以詭辯。

正是:做一個有正義感的人難,做一個「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」的大丈夫更難。


令狐少俠
15/6/2009



*  *  *  *  *  *  *  *  *  


馬英九六四感言 作者:古德明


六月四日,台灣總統馬英九發表六四感言,字字句句都可以覆雨翻雲,正合了古人一句話:「好言自口,莠言自口。」

二○○七年馬英九競選總統期間,發表六四感言:「中共血腥鎮壓民主運動,改革開放限於民生議題,壓抑自由人權絲毫未見放鬆。」現在,他的感言是:「政府與人民的流血衝突悲劇,史不絕書,中外皆然。最近十年,大陸當局比過去更注意人權,與過去完全不同,既簽署聯合國《政治與公民權利公約》,又多次發表《人權白皮書》,今年四月還公佈《國家人權行動計劃》。」

你看,不過兩年,強弱懸殊惡善分明的「血腥鎮壓」就變成勢均力敵是非泯滅的「流血衝突悲劇」。悲天憫人的眼淚,最可以模糊一切:事事從「悲」處着眼,你會在秦始皇苛政中看到他值得同情的脆弱人性,在南京大屠殺裏看到日軍值得同情的喪心病,在希特勒身上看到值得同情的愛國熱忱。這大概就是現代漢語「悲劇」一詞泛濫的原因。大躍進無非悲劇。文革無非悲劇。六四也無非悲劇。

而只要把小悲劇和大悲劇混為一談,你就可以振振有詞,說六四之類悲劇「史不絕書,中外皆然」,不能獨責中共。當然,獨責蔣介石政府則無妨,所以馬英九痛言:「二二八事件以及民國四十年代白色恐怖時期,製造了不少寃魂。」請不要問民國四十年代馬家為甚麼棄大陸而投向蔣介石的白色恐怖。請不要問今天多少寃民死於共產黨的紅色和諧。和諧裏的富貴可以迷眼,可以迷心。

不是迷了心,馬英九不會只知道中共月內將遣採購團到台灣,用新台幣六千四百億元幫他撐住台灣經濟,為他鋪平連任總統之路。不是迷了眼,馬英九一定會看見去年三月中共在西藏大規模重演六四悲劇,也會看見過去二十年大陸各地不斷小規模重演六四流血衝突。
半年前,北京學者劉曉波簽署《零八憲章》呼籲保障人權,被中共抓去,至今杳無消息;今年三月,前六四戒嚴部隊士兵張世軍挺身譴責六四屠城,也被中共抓去,消息杳然至今。這大概就是「大陸當局比過去更注意人權」的表現。而「更注意」勝「較注意」百倍,是一字褒貶的馬氏筆法。

宋朝熙寧年間有一位王珪,為求萬鍾之祿,無所不為,先任參知政事,輔助王安石;後來王安石去職,王珪和吳充同任宰相,遭御史彭汝礪上奏彈劾:「向者(從前)王安石行新法,王珪從而和之;今吳充變行新法,王珪亦從而和之。若昨是則今非,今是則昨非矣。乞令珪分析。」王珪慚愧,唯有「力主新法,不肯變」。那時候,做官要有操守,是非不可變於旦暮(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六、《宋史.王珪傳》)。

馬英九的六四感言,同樣「若昨是則今非,今是則昨非」。但馬英九不會慚愧。《宋史》稱王珪為「鄙夫」,只不知他年史冊怎樣品評馬英九。


(轉載自13/6/2009蘋果日報)



令狐少俠轉載
15/6/2009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