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

【隨筆】《人生無處不化學》閱後



《人生無處不化學》閱後


未看過《Breaking Bad》這套電視劇,無從置評。只就文章提到的其中兩點,略述個人感想以及一些和評論此劇集有關之淺見。

劇中主角,一位本是善良、勤奮的中學化學科老師,緣何會在知命之年,淪為製冰毒的不法之徒?文章指出,製作兼編劇為「主角營造出合理的環境因素」。


將劇中人(特別是主角)行為之逆轉無可奈何化(為環境/遭遇所迫),目的是令劇情發展合情合理,讓觀眾易於接受,這差不多是同類作品必不可少的指定動作,否則劇情難以舖排,故事無以為繼。正因如此,值得思考的是,把一切個人行為全歸咎於外來因素,把好變壞、善變惡、守法變違法等行為合理化法至令人同情的地步,最後到了觀眾甚至連編導自己都覺得此等犯罪是如許情有可原時,便需警惕。因為,一旦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名正言順地成為做壞事的護法而獲大眾認同時,其負面影響不可小覷。故劇評人宜注意編劇及導演的取態,他們在為主角營造合理環境因素後,最終對主角的犯罪行為有無持否定或批判的態度?例如,劇中女同學所問:「所欠的難道是人的靈魂?」將之借題發揮,會有很好的隱喻作用,可引伸為對主角的評語──他欠的確實是人的靈魂。任何作品在反映現實之餘,有必要固守一定的道德底線,這是我作為一個讀者(或觀眾)對作者的期許。此其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