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書法練習】小楷《文徵明書金剛經》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簡稱《金剛經》,為大乘佛教般若部中之經典。本經由須菩提請問佛陀如何安住菩提心、如何降伏妄心,佛陀由此闡述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,回答「菩薩應離一切相(一切想,即: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之想)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」,指出一切事物自性皆空,虛幻不實,若要成就無上智覺,則不應住六塵而生心,要破除「我執」及「法執」,掃除一切法相(法想),心無所住,才能解脫,成就佛道。===========偈頌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皆非菩薩。」解釋:如果菩薩執迷於我相等四相,就不能稱作菩薩。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解釋:如果透過色相、聲音來想要尋求見我(釋迦牟尼佛),這個人行的是旁門左道,不能理解真正的如來(真正的如來不是佛像或佛咒,是佛性)。 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」解釋:凡是所有的相,都是暫時存在的虛妄之相、但凡夫卻感覺真實,如果看清處各種相都不是永遠存在的真實之相,那才是真正明白「如來境界」的義理。「如筏喻者;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」解釋:佛法就像搭竹筏過河一樣(過了河就應該離開竹筏了,利用佛法覺悟之後就該放下佛法了),更何況不是佛法的那些說法。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解釋:凡是有為法,都像夢、泡沫、影子一樣,又像朝露、閃電,應該這樣想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簡稱《金剛經》,為大乘佛教般若部中之經典。
回覆刪除本經由須菩提請問佛陀如何安住菩提心、如何降伏妄心,佛陀由此闡述一切法自性空的道理,回答「菩薩應離一切相(一切想,即: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之想)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不應住色生心,不應住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生心,應生無所住心。」,指出一切事物自性皆空,虛幻不實,若要成就無上智覺,則不應住六塵而生心,要破除「我執」及「法執」,掃除一切法相(法想),心無所住,才能解脫,成就佛道。
===========
偈頌
「若菩薩有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,皆非菩薩。」
解釋:如果菩薩執迷於我相等四相,就不能稱作菩薩。
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
解釋:如果透過色相、聲音來想要尋求見我(釋迦牟尼佛),這個人行的是旁門左道,不能理解真正的如來(真正的如來不是佛像或佛咒,是佛性)。
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則見如來。」
解釋:凡是所有的相,都是暫時存在的虛妄之相、但凡夫卻感覺真實,如果看清處各種相都不是永遠存在的真實之相,那才是真正明白「如來境界」的義理。
「如筏喻者;法尚應捨,何況非法?」
解釋:佛法就像搭竹筏過河一樣(過了河就應該離開竹筏了,利用佛法覺悟之後就該放下佛法了),更何況不是佛法的那些說法。
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」
解釋:凡是有為法,都像夢、泡沫、影子一樣,又像朝露、閃電,應該這樣想。
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